诗词原文春暮西园唐·王维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已放素华凝禁苑,还飘落絮点朝衣。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 …
瞽言妄举成语的解释为:指随便乱说,轻率地行动,形容人说话做事没有根据、不负责任,常含贬义,用于批评那些不经思考、不负责任地发表意见或采取行动的行为。1、瞽言妄举的拼音:gǔ yán wàng jǔ2、瞽言妄举的释义:指随便乱说,轻率行动,瞽,指盲人,比喻没有见识或缺乏判断能力的人;妄举,指轻率、不慎重地行动或建议。3、瞽言妄举的出处:出自《晋书·挚虞传》:“ …
诗词原文宫词唐·王建楼台新起玉京东,凤辇初过翠辇通。光含银烛调元气,色湛琼筵促曙辉。御柳垂丝摇碧水,宫花著雨泣残红。低回似恨横塘雨,不肯西流即向东。作者及朝代作者:王建朝代:唐代作者简介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 …
瞽言萏议成语的释义为:没有根据、没有见闻的言论,多指不实的传言或谣言,也指没有根据的、不成熟的议论或建议。“瞽言”指没有见闻的言论,“萏议”则指不成熟、没有根据的议论。1、瞽言萏议的拼音: gǔ yán dàn yì2、瞽言萏议的释义: “瞽言”指盲人的言论,比喻没有根据或没有见识的言论;“萏议”则较为罕见,通常理解为不成熟的、浅薄的议论,整体而言,“瞽言萏 …
诗词原文冬日早起唐·刘沧长乐钟残五漏微,蓬莱天近六花飞。寒灯寂寂待明发,断雁声声叫远归。惊梦断魂西窗雨,孤灯照影北风吹。披衣更向门前望,不羡人间万户扉。作者简介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不算特别突出,但仍有不少佳作流传至今,展现了其 …
诗词原文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附加句:只今惟有西陵在,无复当时歌舞人。(注:此句并非原诗内容,但为解析所需,特此加入作为情境补充)作者及朝代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代作者简介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自然之篇,擅长寓言讽刺,作品多反映社 …
鼓眼努睛成语的释义为:眼睛瞪得很大,形容故意瞪大眼睛,装作生气的样子,也形容人面目狰狞或神情振奋、发怒的样子。常用于形容人的表情或神态,带有夸张和形象的意味。1、鼓眼努睛的拼音:gǔ yǎn nǔ jīng2、鼓眼努睛的释义:形容眼睛瞪得很大,通常用于描述人因愤怒、惊讶或极度专注时眼部的表情。3、鼓眼努睛的出处:这个词语并非直接出自某个具体的古籍或文献,而是 …
诗词原文魏扶诗朝代:唐代作者:韦庄年去年来秋更春,魏家园庙已成尘。笙歌未尽人先去,风雨忽来花自新。烟水茫茫千里远,山川寂寂几时分。倚栏惆怅无人会,独对斜阳忆旧人。(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韦庄确有其人,且为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韦庄原作。)作者简介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五代时期著名诗人、 …
鼓舞人心成语的解释通常指那些能够激发人们斗志、增强信心、给予正面激励的成语。这些成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信息,帮助人们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勇往直前。1、鼓舞人心的拼音: gǔ wǔ rén xīn2、鼓舞人心的释义: 指通过某种方式(如言语、行动、事迹等)激发人们的信心、勇气和积极性,使人们感到振奋和充满希望。3、鼓舞人心的出处: 这 …
诗词原文马嵬坡唐·郑畋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外飞仙游别殿,归来却恨有离肠。芦花泪湿龙颜额,柳叶愁翻凤辇霜。剑阁重重蜀道难,玉轮初上碧天高。灵风猎猎吹乡梦,故国山河隔万遥。渭水东风不敢流,总作六军心上血。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作者及朝代作者: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