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春日寻芳唐·韦庄复道风烟殊可眺,曲江花柳试偷寻。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日长人静帘半卷,风暖花香酒半醺。莫负良辰美景时,闲来无事且登临。作者简介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 …
伏而咶天成语的释义为:形容卑躬屈膝地献媚于人,形容行为卑劣,没有骨气地谄媚权贵或强势者,如同趴在地上舔舐上天一般,表现出极度的恭顺与谄媚,是一种贬义的表达方式。1、伏而咶天的拼音: fú ér shì tiān2、伏而咶天的释义: “伏而咶天”意指趴在地上用嘴去舔天,形容行为徒劳无益或目标遥不可及,自不量力。“伏”指趴在地上,“咶”是舔的意思,“天”则指天空 …
诗词原文秋夜读书宋·陆游芸斋旧帙书签冷,桂瓮新香酒蚁深。月上初弦风露静,一庭梧叶夜萧森。作者及朝代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 …
伏地圣人成语的摘要:伏地圣人是一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极高智慧和道德修养,但却保持谦逊低调、不张扬的人。他们像圣人一样拥有卓越的才能和品德,但却选择伏地而行,不追求名利,默默地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由于“伏地圣人”并非一个广泛认知的成语、专有名词或标准术语,我将基于字面意义和可能的虚构或文化引申来进行解释,以下解释是基于假设和创意构建的。1、伏地圣人的 …
诗词原文忆山宋·王镃腊过春云尚带阴,故山迢递忆青岑。寒梅瘦影横窗月,冻雀惊飞入竹林。雪压松枝松愈直,风吹竹叶竹犹吟。何时归去青山外,月满松风听水音。作者及朝代作者:王镃朝代:宋代作者简介王镃,字介翁,号月洞,南宋末年诗人、词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活动于宋末元初之际,作品多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及对自然景物的深情描绘,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译文过了腊月,春天 …
诗词原文迎新春宋·柳永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箫鼓。炫转瞻乌,万井喧阗欢度。太平箫鼓闲歌舞。睹景龙舆,争献香芹坠露。祈望天从欲,赐福寿、增荣绪。喜芳辰、逢盛世,祝太平、咏风月、雍熙光景。壶浆竹马参歌舞,顿觉城中喜气新。作者及朝代作者: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 …
敷衍搪塞成语的拼音摘要如下:,,敷衍搪塞这一成语的拼音为“fū yǎn táng sè”,敷衍”意为做事不认真、表面应付,“搪塞”则指用言语或行动推脱、遮掩。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对待事情不负责任、马虎应付的态度。1、敷衍搪塞的拼音: fū yǎn táng sè2、敷衍搪塞的释义: 敷衍指做事不认真,只是表面应付;搪塞则指用话或行动推托、敷衍,使别人无法追究或得 …
诗词原文望华山唐·李白太华远峰扪日驭,洪河高派落天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作者及朝代作者:李白朝代:唐代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 …
诗词原文池亭唐·温庭筠池水悠悠春草茂,花台扫净小亭幽。车边野鹿依明府,池上沙鸥识主人。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作者及朝代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 …
敷衍塞责成语的拼音是“fū yǎn sè zé”。1、敷衍塞责的拼音: fū yǎn sè zé2、敷衍塞责的释义: 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不认真,不负责任地处理事情,敷衍指做事不认真,只在表面上应付;塞责指搪塞责任,使自己免受责备。3、敷衍塞责的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六回:“湍制台见他如此说法,晓得他一定是敷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