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景
朝代:宋代
作者:李纲
过雨云山磊落,迎霜茂、金菊芬芳。
秋光好,雁字回时,正对层楼高望。
碧天如水新洗,暮烟起、江村三两。
人归晚,载月归来,酒醉洞庭湖上。
作者简介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今属江苏)人,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力主抗金,反对割地求和,宋高宗即位后,曾任宰相,主张坚决抗金,反对迁都东南,后因反对议和而被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日病逝于福州,终年五十八岁,谥号“忠定”,著有《梁溪集》等。
译文
雨后的云山显得更加巍峨壮丽,金菊在寒霜中盛开,散发着浓郁的芬芳,秋天的景色如此美好,当大雁南飞、排成“人”字形时,我正站在高楼上远望,碧蓝的天空如同新洗过的水一般清澈,傍晚时分,江边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人们直到很晚才回家,而我则乘着月色归来,在洞庭湖上饮酒至醉。
释义
这首词描绘了秋日雨后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宁静的生活,上片写雨后云山、金菊等自然景物,以及词人登高望远的情景;下片则写傍晚时分的江村景象和词人归家后的闲适生活,整首词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词以秋日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词中“过雨云山磊落”一句,以雨后云山的巍峨壮丽来象征词人的高尚情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迎霜茂、金菊芬芳”则借金菊在寒霜中盛开的景象,来比喻词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的品质和乐观的心态,下片则通过描写江村傍晚的宁静景象和词人归家后的闲适生活,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李纲被贬谪期间,李纲一生忠诚于国家,主张坚决抗金,但因反对议和而被多次贬谪,在这首词中,他通过描绘秋日雨后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宁静的生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可能正是他在贬谪期间,面对困境和挫折时的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这首词也反映了李纲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以及他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