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三清鹤降,万里云收,昊天空翠。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云收空翠》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乍三清鹤降,万里云收。

昊天空翠合,万象入明眸。

野旷人踪稀,风清鸟语幽。

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归舟。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作留名,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风格清新脱俗,富有禅意,常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译文

仿佛三清观的仙鹤刚刚降临,万里长空中的云彩都已消散。

辽阔的天空与翠绿的山色交相辉映,世间万物都清晰地映入眼帘。

原野空旷,人的踪迹稀少,清风徐来,鸟儿的叫声更加幽远。

我体会到了真正的意趣,哪里还需要问归途的船只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云收天晴后,自然景色的宁静与美丽,诗人通过“三清鹤降”、“万里云收”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他描绘了空翠的天空和清晰的万物,以及空旷的原野和幽远的鸟鸣,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人通过“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归舟”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认为在自然中找到了真正的乐趣和归宿。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诗中“三清鹤降”、“万里云收”等意象富有神话色彩,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和超凡脱俗的氛围,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极为生动,如“昊天空翠合,万象入明眸”等句,将天空与山色的交融、万物的清晰呈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通过“野旷人踪稀,风清鸟语幽”等句,表达了对自然宁静与美丽的向往和热爱,诗人以“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归舟”作结,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领悟和对自然的归宿感。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无从得知具体的细节,但可以推测,诗人释绍嵩在游历山水、感悟自然的过程中,被眼前的美景所触动,产生了深刻的感悟和创作冲动,他通过诗歌的形式,将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表达出来,形成了这首富有禅意和哲理的佳作,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然、向往宁静生活的普遍心态。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