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预喜奉祠秋寺烛,定知催襆早朝衣”,这两句诗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二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老去情怀犹壮在,预喜奉祠秋寺烛。
定知催襆早朝衣,明朝日出映宫阙。
(注:“预喜奉祠秋寺烛,定知催襆早朝衣”这两句在陆游的现存作品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可能是后人根据陆游的诗意或风格拼凑而成,但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解析,实际上应理解为陆游诗中表达类似意境的句子。)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根据诗意拼凑的译文,非直接翻译原句)
秋夜将晓,我走出篱门迎接凉爽的秋风,心中涌起万千感慨,万里河山如画卷般展开,高耸的山岳直插云霄,沦陷区的百姓在胡尘中流尽了泪水,他们南望王师,又度过了一年,虽然我年岁已高,但情怀依旧壮志凌云,预先欢喜着能在秋寺中奉祠点烛,我知道,朝廷一定会催促我整理行装,穿上早朝的衣裳,明朝日出时,我将映照在宫阙之下。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河山和沦陷区百姓的苦难,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也透露出诗人虽年事已高,但壮志未酬,仍希望为国家效力的决心。
赏析
这两句诗以景寓情,借景抒情,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凉爽和河山的壮丽,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为后文的抒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沦陷区百姓的苦难与国家的壮丽山河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创作背景
陆游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事业,但始终未能如愿,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这两句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