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怀旧
明 · 文徵明
延春阁下承恩日,是我经帷侍讲时。
天子呼来同草诏,群公退食共谈诗。
花前日永琴书润,柳外风清翰墨香。
回首旧游如梦影,只今惟有梦相思。
作者及朝代
作者: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朝代:明代
作者简介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后更字徵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文学上亦颇有造诣,曾参与编修《武林藏书录》、《姑苏志》等典籍。
译文
在延春阁下接受皇恩的日子,正是我担任经筵侍讲的时候,天子召唤我一起起草诏书,退朝后与群臣共进午餐并共谈诗歌,花前日长,琴声与书籍相伴,显得格外润泽;柳外风清,笔墨与翰香交织,更添几分雅致,回首往昔的旧游,如同梦幻一般,如今只剩下梦中的相思之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文徵明在朝廷任职时的美好时光,以及他对那段岁月的深深怀念,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即延春阁下接受皇恩的日子;颔联描述了他与天子、群臣共事的情景;颈联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烘托出当时优雅的文化氛围;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无限怀念。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深深怀念,首联“延春阁下承恩日,是我经帷侍讲时”直接点题,为全诗奠定了怀旧的基调,颔联“天子呼来同草诏,群公退食共谈诗”则通过具体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天子、群臣共事的荣耀与快乐,颈联“花前日永琴书润,柳外风清翰墨香”以自然景物为衬托,进一步烘托出当时优雅的文化氛围,尾联“回首旧游如梦影,只今惟有梦相思”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无限怀念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徵明在晚年时期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往昔在朝廷任职时的美好时光的怀念,文徵明在明代中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文人,他不仅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曾担任过朝廷的官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逐渐离开了朝廷,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回忆往昔的荣耀与快乐,表达了对那段岁月的深深怀念和感慨,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不满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