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蜀道问来往,商公商公今有无?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问商公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江南蜀道问来往,商公商公今有无?

云栈萦纡千曲路,风烟寂寞几人家。

寒林叶落鸟声远,野渡舟横日影斜。

欲问行人何处去,空山寂寂掩柴扉。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但文学成就颇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诗风独特,构思新奇,情感真挚,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在江南通往蜀地的道路上询问行人的来往情况,商公啊商公,你现在是否还在这里?曲折蜿蜒的栈道如同云雾缭绕,风烟之中,几户人家显得寂寞冷清,寒冷的树林里,树叶飘落,鸟鸣声也变得遥远,荒野的渡口,小船横卧,夕阳的余晖斜照在水面上,想要询问行人他们要去往何方,却只见空山寂静,柴门紧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通往蜀地的道路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行人的关切和对友人(或某位被称为“商公”的人)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云栈、风烟、寒林、野渡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寂寞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首联直接点题,询问商公的现状,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沿途的荒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尾联则以“欲问行人何处去,空山寂寂掩柴扉”作结,既表达了诗人对行人的关切,又通过“空山寂寂”和“掩柴扉”的意象,深化了全诗的主题,使情感更加深沉和含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生平经历有关,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过往行人的命运产生关切,同时也可能怀念起曾经与自己有过交往的友人(如诗中的“商公”),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诗中的荒凉景象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晚唐社会衰微的忧虑和无奈。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