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凿壁成语的解释

匡衡凿壁成语的解释是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终成一代名相的故事。现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也用来形容家境贫寒却刻苦读书,努力上进,在艰难的条件下谋求发展的精神。

1、匡衡凿壁的拼音

kuāng héng záo bì

2、匡衡凿壁的释义

原指西汉学者匡衡幼时家贫,无力购买蜡烛,便在墙上凿洞,借邻居家的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境贫寒而刻苦读书。

3、匡衡凿壁的出处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4、匡衡凿壁的例句

他就像古代的匡衡凿壁一样,虽然家境贫寒,但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依然坚持刻苦学习。

5、匡衡凿壁的成语用法

作为典故性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在艰苦条件下仍坚持学习的精神,在句子中可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6、匡衡凿壁的示例

在古代,许多学者都经历了类似匡衡凿壁的艰苦学习阶段,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

7、匡衡凿壁的近义词

囊萤映雪(原指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等。

8、匡衡凿壁的反义词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好逸恶劳(喜欢安逸,厌恶劳动)等,这些反义词都表达了与匡衡凿壁相反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