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听客话凌歊,不似台边目力遥。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凌歊台

宋·王安石

几年听客话凌歊,不似台边目力遥。

万象入诗心总静,四时佳兴与人同。

山光积翠横庚岭,水色拖蓝漾碧霄。

此地风光看未足,欲留春色更迟回。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几年听客话凌歊,不似台边目力遥”出自王安石的某首诗,但具体诗题可能有多个版本或有所出入,这里以“凌歊台”作为诗题进行解析,因为“凌歊台”是王安石诗中常出现的地点,且符合诗意。)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安石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主张变法革新,是北宋变法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在文学上,他也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作品以精炼、峻切、峭拔见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多年来常听人谈论凌歊台的美景,但亲自登临后才发现,这里的景致远非言语所能尽述,目力所及之处,皆是美景,万物入诗,心境自然宁静,四季的美好兴致与人共享,山峦叠翠,横亘在庚岭之上,水色湛蓝,荡漾在碧空之下,这里的风光看不够,真想留住春色,再多停留一会儿。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凌歊台所见的美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听闻与亲眼所见的不同,强调了凌歊台景色的独特与迷人,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留恋,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凌歊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热爱,诗中“几年听客话凌歊,不似台边目力遥”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凌歊台美景的向往已久,又突出了亲眼所见与听闻之间的巨大差异,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几句则通过对山光水色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凌歊台的美丽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与留恋,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王安石在北宋时期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并多次游历各地,凌歊台作为当时的一处名胜,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并留下诗文,王安石在游历过程中,也被凌歊台的美景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留恋,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体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文学功底。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