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景
唐·韦庄
柳外细听莺燕语,声声似度鞠花新。
绿杨阴里穿轻袂,红杏香中见美人。
日暖风和春睡足,雨酥云腻晚妆匀。
谁言此处无佳景,自是游人未得真。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韦庄确有此人,且为唐代著名诗人,但本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韦庄的诗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在柳丝轻拂的外面,我细细聆听黄莺与燕子的啼鸣,那声声鸣叫仿佛穿透了新开的鞠(此处或可理解为菊,但为符合诗意,理解为一种春日花卉更佳)花,带来了春天的气息,绿杨树的树荫下,轻盈的衣袖穿梭其间;红杏花丛中,隐约可见美人的身影,春日里阳光温暖,微风和煦,让人睡得格外香甜;细雨如酥,云彩柔腻,傍晚时分,佳人的妆容更显匀称,谁说这里没有美丽的景致呢?只是游人还未真正领略到它的美妙罢了。
释义
本诗描绘了春日里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诗人以莺燕的啼鸣为引子,引出了一系列春日美景,如绿杨、红杏、美人等,营造出一个充满诗意与画意的春日世界,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赞美,以及对游人未能完全领略春日美景的惋惜。
赏析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将春日的美丽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如莺燕的啼鸣、绿杨的树荫、红杏的花香等,使诗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真实感,诗人也巧妙地运用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如“日暖风和”与“雨酥云腻”的对比,以及“美人”象征春天的美好等,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一个宁静的春日环境中,感受着春天的美好与宁静,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也可能借此诗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绪,如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对现实生活的感慨等,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它仍然能够反映出韦庄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以及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