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皎然
秋来山居静,日夕气氤氲。
鸟下老藤摇翠木,僧归寒屋钥秋扃。
岩前孤鹤立,林外片云轻。
况复高秋夕,明河共影清。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士多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丽闲淡,多写隐逸生活与佛教禅理,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
译文
秋天到来,山中居所显得格外宁静,早晚间云雾缭绕,气氛神秘而祥和,鸟儿飞回,落在老藤缠绕的翠木上,随着鸟儿的动作,老藤和翠木轻轻摇曳;僧人归来,将寒屋的门锁上,那锁在秋风中轻轻作响,岩石前,一只孤独的鹤站立着,林外,一片云朵悠然飘过,更何况在这深秋的夜晚,明亮的银河与地上的影子交相辉映,一片清澈。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通过“鸟下老藤摇翠木,僧归寒屋钥秋扃”等细节,展现了山中自然景物的生动与和谐,以及僧人归来的宁静场景,全诗意境深远,富有禅意,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静谧与美好,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首联“秋来山居静,日夕气氤氲”奠定了全诗宁静祥和的基调;颔联“鸟下老藤摇翠木,僧归寒屋钥秋扃”以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颈联“岩前孤鹤立,林外片云轻”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清幽与宁静;尾联“况复高秋夕,明河共影清”则以明亮的银河与地上的影子交相辉映,将全诗推向高潮,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深秋的傍晚,独自漫步于山中,感受到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触景生情,写下这首描绘山居生活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皎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他内心深处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