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惜春词
唐·温庭筠
百舌问花花不语,低回似恨横塘雨。
蜂争粉蕊蝶分香,一时回首成惆怅。
信步寻春春欲晚,汀洲遍踏青青岸。
窗前嫌怕惊残梦,自掷青梅打鹧鸪。
作者及朝代
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译文
百舌鸟询问花儿,花儿却不说话,只是低回着仿佛怨恨横塘之雨,蜜蜂争采着花蜜,蝴蝶分享着花香,然而它们一时回首,却都生出了无限惆怅。
我信步寻春,却发现春天已近尾声,我踏遍了水边的小洲,青青的河岸,在窗前,我害怕惊扰了那未完的梦,于是自己掷起青梅,打向那正在啼叫的鹧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惜春、伤春的情感,前两句通过百舌鸟与花的对话,以及蜂蝶争春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春天即将逝去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诗人自己的行动,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梦境的珍惜,以及不愿被现实打扰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并通过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惜春、伤春的主题,诗中“百舌问花花不语”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百舌鸟和花以情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窗前嫌怕惊残梦,自掷青梅打鹧鸪”一句,则通过诗人的动作,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梦境的珍惜,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惆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温庭筠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对人生充满了无奈和惆怅,春天作为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却也是短暂而易逝的,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他希望通过梦境来逃避现实的痛苦,却又害怕被现实所打扰,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