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骨相终齎志,买谊才能竟不侯。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叹世

唐·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孟郊骨相终齎志,

买谊才能竟不侯。

世事悠悠浑未了,

年光冉冉今如流。

作者及朝代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依附于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多抒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作者简介

罗隐自幼聪颖好学,但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举,他的诗文在当时颇有影响,尤其以讽刺诗见长,对晚唐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罗隐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遭遇和时代背景,也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得到时就放声高歌,失去时就姑且放手;

忧愁和怨恨总是无穷无尽,难以摆脱。

今天有酒就喝个痛快,

明天的忧愁等到明天再去发愁。

孟郊虽有才华和志向,却终生未能实现抱负;

贾谊虽然才智过人,却终究未能封侯。

世事纷扰无穷无尽,难以理清;

岁月匆匆流逝,如今已如流水般逝去。

(注:原文中“买谊”应为“贾谊”之误,贾谊是西汉初年的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前两句写人生得失无常,忧愁怨恨难以摆脱;后两句则借孟郊和贾谊的遭遇,讽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才的埋没,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现实性。

赏析

这首诗是罗隐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和感慨,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不公,前两句“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写出了人生的得失无常和忧愁怨恨的难以摆脱;后两句则借孟郊和贾谊的遭遇,讽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才的埋没,孟郊和贾谊都是历史上才华横溢却未能实现抱负的人物,他们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诗人通过引用他们的例子,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才的埋没。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现实性,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将人生的无常和社会的不公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在感叹人生无常的同时,也对社会的不公产生了深刻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人才埋没现象普遍,罗隐作为一位才华横溢却未能实现抱负的文学家,对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社会不公的感慨和讽刺,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罗隐个人的遭遇和时代背景,也展现了晚唐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