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即事
唐·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高僧相对共无语,坐看西林消暝霞。
作者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朝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寂静无人的环境里掩上柴门,心情苍凉,眺望落日的余晖,鹤巢筑在松树间,而拜访柴扉的人却稀少,嫩竹节已添上一层新粉,老荷花早落下片片红衣,与高僧相对而坐,彼此都默不作声,共同观看西林寺的山景,直到暮色渐渐隐没了西边的群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时的生活情趣,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心境,前六句写山居的幽静,表现的是闲适、恬淡的心情,尾联起波澜,用“高僧相对共无语,坐看西林消暝霞”作结,使诗有了活泼的情调和明快的色彩。
赏析
这首诗以“寂寞”二字起笔,点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环境的清幽,接着通过“鹤巢”、“荜门”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的幽静与少有人扰的氛围,颈联“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富有生机与美感,尾联“高僧相对共无语,坐看西林消暝霞”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高僧与诗人的相对无语,以及共同观赏西林晚霞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
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就是他在辋川隐居时的作品,写他山居时所见到的初夏傍晚的景色,表现了他悠闲恬静的心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王维在山居生活中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