薜荔半崖双屐齿,沧浪何日一纶竿。出自哪首诗?

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薜荔半崖双屐齿,沧浪何日一纶竿。

白云深处无人识,独坐闲吟本自安。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薜荔藤蔓缠绕在半崖之上,留下了两行登山者的屐齿印痕;沧浪之水悠悠,不知何时我才能手持钓竿,悠然垂钓,在那白云缭绕的深山之中,无人知晓我的踪迹;我独自静坐,吟诵着诗句,内心感到无比安宁。

释义

薜荔半崖双屐齿:薜荔是一种攀缘植物,这里形容其生长在陡峭的半崖之上,双屐齿则是指登山者留下的足迹,暗示诗人曾在此地游历。

沧浪何日一纶竿:沧浪指江河之水,纶竿即钓竿,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有一天能悠然垂钓于沧浪之水。

白云深处无人识:形容诗人隐居之地深藏于白云之中,无人知晓。

独坐闲吟本自安:诗人独自静坐,吟诵诗句,内心感到宁静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闲适生活,首句“薜荔半崖双屐齿”以自然景物入手,既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又暗示了诗人的行踪,次句“沧浪何日一纶竿”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后两句“白云深处无人识,独坐闲吟本自安”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满足,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上并不顺利,曾多次遭贬谪,在仕途失意之际,他选择了隐居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期间所作,通过描绘山林之景和隐居生活,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心灵自由、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