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晨祭罢薄暮归,旋风剪剪吹馀灰。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祭神归

唐·韦庄

侵晨祭罢薄暮归,旋风剪剪吹馀灰。

一林寒鸟惊飞尽,野径无人行路迷。

作者及朝代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作者简介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时期,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以及后梁的建立,他的诗歌和词作多反映战乱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韦庄的词作尤为著名,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清晨时分祭祀完毕,傍晚时分才归来;旋风阵阵,吹散了祭祀后留下的灰烬,整片树林中的寒鸟被惊飞得无影无踪,野间的小路上空无一人,让人迷失了方向。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祭祀完毕归来的情景,首句“侵晨祭罢薄暮归”点明了时间,从清晨到傍晚,表现了祭祀活动的漫长和庄重,次句“旋风剪剪吹馀灰”通过旋风吹散灰烬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祭祀后的凄凉氛围,后两句“一林寒鸟惊飞尽,野径无人行路迷”则通过寒鸟惊飞和野径无人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祭祀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既有对祭祀活动的庄重描写,又有对自然景物的生动刻画,更有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旋风剪剪吹馀灰”一句尤为传神,既表现了旋风的猛烈,又暗示了祭祀后的凄凉和落寞,而“一林寒鸟惊飞尽,野径无人行路迷”两句则通过寒鸟和野径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乱世,亲身经历了唐朝的灭亡和五代的更迭,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祭祀活动产生了深刻的感悟和思考,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迷茫,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深邃思想。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