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祠祭今寂然,五陵春树生苍烟。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春日怀古

唐·刘禹锡

四时祠祭今寂然,五陵春树生苍烟。

昔日繁华今何在,空余陵阙伴流年。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四季轮回中的祠祭如今已变得寂静无声,五陵(代指古代贵族陵墓)周围的春树上笼罩着一层苍茫的烟雾,昔日的繁华景象如今又在哪里呢?只剩下空旷的陵墓和岁月一同流逝。

释义

“四时祠祭今寂然”描绘了古代祠祭活动的衰落与沉寂,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五陵春树生苍烟”则通过描绘陵墓周围春树与苍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荒凉、凄清的氛围,进一步强调了昔日繁华不再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感慨,首句“四时祠祭今寂然”直接点题,引出对古代祠祭活动的回忆与现状的对比,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次句“五陵春树生苍烟”则以景寓情,通过描绘陵墓周围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沧桑与凄凉,后两句“昔日繁华今何在,空余陵阙伴流年”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昔日繁华不再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缅怀,也有对现实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当时他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起伏,对历史和现实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游览古代陵墓时,他触景生情,回忆起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感慨与忧伤,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历史沧桑感的诗篇,以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缅怀和对现实的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刘禹锡对人生无常、时间流逝的深刻认识,以及他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洞察。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