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论诗绝句三十首·其二十三》
朝代:金
作者:元好问
三百篇后无继者,
始作离骚绍风雅。
汉道不昌王业坠,
贾生忧国泪盈把。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他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诗人,与赵秉文合称“二妙”,又与赵秉文、杨云翼并称“文坛三杰”,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他一生著作颇丰,诗词创作尤为突出,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佳句传世,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译文
《诗经》三百篇之后,再也没有能够继承其精神的作品,
屈原创作了《离骚》,才重新接续了《诗经》的风雅传统。
汉朝的国运不昌盛,王业衰微,
贾谊忧国忧民,常常泪流满面。
释义
首句“三百篇后无继者”指的是《诗经》之后,文学领域出现了断层,没有能够继承《诗经》精神的作品出现,次句“始作离骚绍风雅”则是对屈原及其《离骚》的高度评价,认为《离骚》接续了《诗经》的风雅传统,成为后世文学的典范,后两句则进一步以汉朝贾谊为例,说明在国运不昌、王业衰微的背景下,文人墨客忧国忧民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论诗绝句系列中的一首,旨在评价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人物,首句以《诗经》为标杆,指出其后的文学空白;次句则通过赞扬屈原的《离骚》,展现了《离骚》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后两句则通过贾谊的形象,进一步强调了文人忧国忧民的传统精神,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既表达了对古代文学传统的尊重,也寄托了作者对文学发展的期望。
创作背景
元好问生活在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元好问对古代文学传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创作了一系列论诗绝句,这些绝句不仅表达了他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评价和认识,也反映了他对当时文学现状的忧虑和期望,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旨在通过评价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代表人物,为当时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