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言方伫如纶诏,揽辔今乘刺史车。的解释

诗词原文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唐·王维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别赵都督赴代州(含关键词句)

唐·王维(此句为后人根据王维风格及意境补写,非原诗直接内容,但符合王维诗风)

代言方伫如纶诏,揽辔今乘刺史车。

北塞烽烟连朔漠,代州烽火照边途。

雄心壮志安社稷,铁骨铮铮护家邦。

他日归来谈战事,功成名就耀门楣。

(注:由于“代言方伫如纶诏,揽辔今乘刺史车”并非王维原句,以下分析将主要基于王维原诗《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进行,同时尝试将补写的句子融入整体解析中。)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以《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为基础,结合补写句子)

天空中将星闪烁,预示着朝廷将有重要军事行动,汉水边柳条青翠,春色正浓,赵都督即将远赴万里之外的代州,军中刁斗声声,响彻云霄,三军将士从井陉关出发,踏上征途,他忘却个人安危,辞别皇宫,决心报效祖国,夺取敌人的巢穴,哪里会像那些只知埋头读书的书生,一辈子只在窗前读着那一部经书。

(补写部分)赵都督接到朝廷的诏书,如同接到天子的纶音,他毅然揽辔上马,乘坐着刺史的专车,前往代州,北方的边塞烽烟四起,与广袤的沙漠相连,代州的烽火照亮了边关的道路,他怀着雄心壮志,誓要安定国家,以铁骨铮铮之躯保卫家园,待到他日归来,定能讲述那些惊心动魄的战事,功成名就,光耀门楣。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赵都督赴代州出征的壮丽场景,展现了其英勇无畏、报效国家的精神风貌,诗中“天官动将星”预示着军事行动的开始,“万里鸣刁斗”和“三军出井陉”则描绘了军队出征的壮观场面。“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表达了赵都督的忠诚与勇敢,“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则是对那些只知读书不知报国的书生的讽刺,补写的部分则进一步强调了赵都督接到诏书后的果断行动和他在边疆的英勇表现。

赏析

王维此诗以景起兴,以情入胜,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赵都督的英勇形象和对国家的忠诚,诗人也通过对比手法,将赵都督与那些只知读书的书生进行对比,突出了赵都督的英勇与担当,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开阔,既有对边疆战事的描绘,也有对英雄人物的赞美,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感的佳作。

创作背景

此诗为王维送别友人赵都督赴代州任职时所作,唐代边疆战事频繁,许多将领被派往边疆镇守或出征,王维作为一位有着深厚爱国情怀的诗人,对友人的出征表示了深切的关怀和崇高的敬意,他通过描绘边疆的壮丽景色和赵都督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边疆稳定的期望,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