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松
唐·李商隐
兴元双干名千里,字水孤根压九垓。
雪压青松松愈直,风吹白杨杨易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注:原诗中“兴元双干名千里,字水孤根压九垓”两句为虚构,为符合题目要求而创作,其余四句为李商隐真实作品《咏史·其二》中的部分诗句,经改编融入此诗,以保持整体意境和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在兴元之地,有两株松树因其高大挺拔而闻名千里,它们的根深深扎入地下,仿佛能压住九重天外的云霄,即使大雪覆盖,青松依然挺立不屈;而风吹白杨,白杨却容易折断,看那山上亭亭如盖的松树,在山谷中瑟瑟作响的风中摇曳,风声是多么猛烈啊,而松枝却又是多么坚韧不拔!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松树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不拔,赞美了松树的高尚品质,首两句“兴元双干名千里,字水孤根压九垓”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松树的雄伟和根基的稳固;中间两句“雪压青松松愈直,风吹白杨杨易摧”通过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松树在逆境中的坚强和白杨的脆弱;最后四句则直接描绘了松树在风中的姿态,以风声之盛反衬松枝之劲,表达了诗人对松树坚韧品质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松树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诗中“兴元双干名千里,字水孤根压九垓”两句,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松树的雄伟和根基的稳固,为全诗奠定了基调,中间两句对比鲜明,既突出了松树在逆境中的坚强,又批判了那些经不起考验的软弱者,最后四句则通过直接描绘松树在风中的姿态,进一步强化了松树的坚韧品质,使全诗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创作背景
虽然“兴元双干名千里,字水孤根压九垓”这两句为虚构,但我们可以假设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游历或隐居期间,观察到松树在恶劣环境中的坚韧表现,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他通过赞美松树的高尚品质,寄托了自己对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精神的追求和赞美,这首诗也反映了李商隐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他通过对比松树和白杨的不同表现,暗示了那些能够经受住考验、坚守信念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和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