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庐山
宋·陈襄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蔽万里江与湘。
余润颇能作云雨,岂但为君丈人行。
谛观直恐是云来,随风欲去仍萦回。
他年若得相从去,月满松风径自开。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襄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襄(1017年-1080年),字述古,号古灵先生,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北宋官员、学者、书法家、教育家、诗人,他自幼聪颖好学,进士及第后,历任多个官职,以清廉著称,政绩显著,他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在理学、文学、书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译文
庐山在南斗星旁巍峨耸立,它像一道屏障,遮挡着万里长江和湘江,它的余泽还能化作云雨,岂止是仅仅作为你的长辈(丈人行,指长辈或平辈中年龄较大者)存在,仔细观看,真担心它是从云端飘来的,随风欲去却又萦绕徘徊,将来如果有机会与你一同前往,那时月光洒满松林,小径自然为我们敞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雄伟壮丽,以及诗人对庐山的深厚情感,首联点出庐山的地理位置和屏障作用;颔联通过“余润颇能作云雨”一句,展现了庐山的自然威力;颈联以“谛观直恐是云来”形容庐山云雾缭绕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惊叹之情;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与友人同游庐山的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庐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景和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将庐山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具有生命和灵性,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共同游历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襄在游览庐山时所作,庐山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以其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宗教氛围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陈襄在游览庐山时,被其雄伟壮丽的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以及他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共同游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