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萧萧云气流,芭蕉梧叶共飕飗。下一句是什么?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满目萧萧云气流,芭蕉梧叶共飕飗”,这两句诗出自明代诗人唐寅的《风雨》,以下是该诗的原文及相关解析:

诗词原文

风雨

明 唐寅

满目萧萧云气流,芭蕉梧叶共飕飗。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山河万象愁。

作者简介

唐寅,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唐寅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译文

眼前满是萧萧落下的云彩和气流,芭蕉叶和梧桐叶在风中共同飕飗作响,不知道这风雨何时能够停歇,它已经让山河万物都笼罩在了愁绪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通过“萧萧云气流”和“芭蕉梧叶共飕飗”的生动描写,展现了风雨的猛烈和无情,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风雨何时能停的期盼,以及风雨给山河带来的愁绪和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风雨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写,将风雨的猛烈和无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前两句“满目萧萧云气流,芭蕉梧叶共飕飗”通过云彩的飘落和树叶的摇曳,生动地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后两句则通过“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山河万象愁”的抒情表达,将诗人的愁绪和对风雨的无奈展现得恰到好处,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我们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风雨的无奈和对山河的忧虑,唐寅生活在明代中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诗人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风雨作为自然界的常见现象,也常被诗人用来象征人生的坎坷和挫折,这首诗也可能表达了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无奈和愁绪。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