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门尽日无来客,独与疏篁傲晚秋。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居

朝代:宋代

作者:林逋

松门尽日无来客,独与疏篁傲晚秋。

一径寒云连石坞,半窗明月照床头。

山居得似修篱好,人事都非种柳侯。

莫道此中无乐事,夜来风过竹声幽。

作者简介

林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热爱自然、追求隐逸生活的文人,林逋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山水田园之美,表达自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译文

松树下的小门整天没有来客造访,我独自与稀疏的竹子一起傲然面对晚秋,一条小径上寒云缭绕连接着石坞,半扇窗户上明月映照着我的床头,山居生活就像修葺篱笆一样简单美好,人世间的事情都与我无关,就像柳宗元那样(指其被贬谪后的心境),不要说这里没有快乐的事情,夜晚风吹过竹林,那幽静的声音便是我的乐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林逋在山居中的宁静生活,首联“松门尽日无来客,独与疏篁傲晚秋”直接点题,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孤寂与清高,颔联“一径寒云连石坞,半窗明月照床头”进一步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静谧,颈联“山居得似修篱好,人事都非种柳侯”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尾联“莫道此中无乐事,夜来风过竹声幽”则以竹声为乐,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诗中“松门”、“疏篁”、“寒云”、“明月”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山居画卷,诗人通过对比“无来客”与“独与疏篁傲晚秋”,突出了自己的清高与孤寂;通过“一径寒云”与“半窗明月”的描绘,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静谧,尾联以竹声为乐,更是将诗人的内心平和与超脱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林逋的生平事迹不详,我们无法得知具体的创作时间和地点,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诗人在隐居生活中所写,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内心平和的向往,这种情感在宋代文人中较为普遍,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人心态密切相关。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