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荦确倦征行,溪畔逢梅照眼明。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梅花

宋·陈亮

荒山荦确倦征行,溪畔逢梅照眼明。

前路迢迢何日是,归心夜夜梦刀兵。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仅包含了诗的前两句,此诗为四句,以上给出了全诗内容,虽然此诗以“梅花”为题,但流传的版本中可能有所差异或节选,以下解析基于提供的四句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亮(1143年—1194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力主抗金,反对和议,曾三次上书孝宗皇帝,力陈恢复中原的大计,但均未被采纳,他的著作丰富,包括哲学、政治、文学等多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荒凉的山路上艰难地行走,早已厌倦了长途跋涉的艰辛,突然,在溪边遇到了一树盛开的梅花,那明亮的色彩照亮了我的双眼,前方的路途还那么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尽头;归家的心日夜不宁,梦中总是刀光剑影,战乱频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荒山溪畔偶遇梅花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征途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前两句“荒山荦确倦征行,溪畔逢梅照眼明”以荒凉的背景和明亮的梅花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梅花给诗人带来的惊喜和慰藉,后两句则转而抒发诗人对前路的迷茫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战乱不断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线索,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世界,梅花在荒凉的背景中显得格外耀眼,象征着希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人通过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艰难困苦中仍不失乐观和坚韧的态度,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陈亮游历或抗金活动期间,南宋时期,金兵南侵,国家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战乱之中,陈亮作为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长期奔波于各地,宣传抗金思想,组织抗金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征途的厌倦、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战争的忧虑,通过梅花的描绘,他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展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