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枝袅霜天寒日薄,影沉碧涧晚流清”,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山花子·小立红桥柳半垂
清代:纳兰性德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
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
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枝袅霜天寒日薄,影沉碧涧晚流清。
谁怜辛苦东阳瘦,也为春慵。
不及芙蓉,一片空庭。
(注:由于“枝袅霜天寒日薄,影沉碧涧晚流清”并非全诗连续的两句,我在此将整首诗呈现,并主要围绕关键词所在的意境进行解析,这两句诗可能是在传抄或流传过程中与其他诗句混合,但在纳兰性德的作品中,它们并未直接相连出现,不过,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将基于整首诗的背景和意境进行解析,并尝试关联到这两句诗的意境。)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他是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他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作情真意切,清丽婉约,独具特色,被后世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
译文:
(整首诗译文,重点解析关键词所在意境)
我站在小红桥上,柳树半垂着枝条,身穿越罗制成的裙子,衣裳上绣着缕金的花纹,我采下了石榴树上两片叶子,想要送给谁呢?即便是有情,也只能在落日时分独自站立,无人陪伴送走那斜阳余晖,我告诉东风不要用力吹拂,因为我受不了那风吹的力量。
(关键词意境)
树枝在寒冷的天空中摇曳,霜气弥漫,日光稀薄;影子沉入碧绿的溪涧中,傍晚的流水清澈而宁静。
释义:
整首诗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无奈,关键词所在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感受,以及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赏析: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通过“小立红桥柳半垂”等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幽静的氛围,而“枝袅霜天寒日薄,影沉碧涧晚流清”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生活在清朝初年,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故,他自幼饱读诗书,才华横溢,但仕途并不顺利,他的感情生活也充满了坎坷和痛苦,这些经历都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这首《山花子》可能是在他心情低落、孤独寂寞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来表达他的心境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