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岸平林对郡城,登临领要在斯亭。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江亭晚望

唐·白居易

野岸平林对郡城,登临领要在斯亭。

江流静处见鱼跃,林表高处闻鸟鸣。

万井烟波迷远近,千家楼阁入高明。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悠然独往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王”,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关心百姓疾苦,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

译文

野外的河岸和平坦的树林正对着郡城,我登临此地,发现观赏风景的要领就在这座亭子里,在江流平静的地方可以看到鱼儿跳跃,在林梢高处可以听到鸟儿鸣叫,千家万户的烟波在远处迷蒙,高低错落的楼阁映入高空,这里面的真正意境谁能理解呢?只有悠然自得、独自前往的心情才能体会。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江亭晚望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以及他内心的感受,首联点明地点和登临的亭子,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江亭周围的景色,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悠然自得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江亭周围宁静而美丽的景色,诗人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野岸平林与郡城、江流静处与鱼跃、林表高处与鸟鸣等景象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诗人还通过“万井烟波”和“千家楼阁”等意象,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之间的和谐共存,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悠然自得的心境,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和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心灰意冷,转而寄情于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慰藉,江亭晚望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在登临江亭、眺望远方的过程中,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也体会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由,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