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支遁故居
唐·皎然
地辟晋朝多胜概,人师支遁有高风。
林开旷野烟霞入,山展新图水墨中。
清韵远传天籁起,幽襟谁识野云同。
今朝忽遇高僧话,始觉空门意味浓。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唐代著名诗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皎然一生寄情山水,与陆羽、颜真卿等名士交往密切,诗风清丽闲淡,多写山水田园和佛理禅意,是唐代诗僧中的佼佼者,其著作颇丰,有《杼山集》等传世。
译文
晋朝时期,这里开辟出一片胜地,支遁大师以其高尚的品格和风范著称于世,林间的旷野中,烟霞缭绕,山峦如一幅新展开的水墨画,支遁大师的清韵远播,如同天籁之音,但他的幽深情怀,又有谁能像野云一般理解呢?今日偶然遇到高僧谈论,才深刻体会到佛门的深邃意味。
释义
地辟晋朝多胜概:指晋朝时期,此地被开辟为名胜之地。
人师支遁有高风:支遁,东晋高僧,以其高尚的品德和风范为人所敬仰。
林开旷野烟霞入:形容林间旷野中,烟霞缭绕的美景。
山展新图水墨中:比喻山峦如一幅新展开的水墨画,形象生动。
清韵远传天籁起:支遁大师的清韵远播,如同天籁之音。
幽襟谁识野云同:支遁大师的幽深情怀,难以被常人理解,如同野云一般。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支遁故居的自然风光和支遁大师的高尚品格,表达了诗人对支遁大师的敬仰之情和对佛门深意的领悟,诗中“地辟晋朝多胜概,人师支遁有高风”两句,既点明了支遁故居的历史背景和支遁大师的高尚品格,又奠定了全诗的主题基调,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支遁大师的清韵幽襟,进一步烘托了支遁大师的高风亮节,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佛门深意的领悟,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佳作。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唐代著名诗僧,一生寄情山水,与众多名士交往密切,他游历四方,每到一处名胜,都会留下诗篇,这首诗可能是皎然在游历支遁故居时,有感于支遁大师的高尚品格和佛门的深意,而创作的一首赞美之作,通过这首诗,皎然表达了对支遁大师的敬仰之情和对佛门深意的领悟,同时也展现了他作为诗僧的独特风格和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