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尖峰青似染,却从云外望岧峣。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望海

唐·李中

苍茫云海外,一望一迢迢。

海上尖峰青似染,却从云外望岧峣。

洪涛奔逸势,骇浪激山倾。

欲问乘槎使,何年泛斗牛。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中,字有中,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他是江西南昌人,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律诗,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虽然他的诗作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但后世对他的评价逐渐提高,认为他是晚唐至五代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

译文

在苍茫的云海之外,一眼望去,距离遥远无边,海上的山峰尖锐而青翠,仿佛被染上了颜色,从云外望去,山峰高耸入云,巍峨壮观,汹涌的波涛奔腾不息,气势磅礴,骇浪冲击着山峰,仿佛要将山倾覆,我想询问那些乘木筏出海的人,他们何时能够泛舟于天上的斗牛星之间?

释义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诗人远望海景时的所见所感,首联“苍茫云海外,一望一迢迢”写出了海天一色、辽阔无边的景象,颔联“海上尖峰青似染,却从云外望岧峣”则具体描绘了海上山峰的青翠和高耸,颈联“洪涛奔逸势,骇浪激山倾”进一步渲染了海浪的汹涌和力量,尾联“欲问乘槎使,何年泛斗牛”则表达了诗人对海上航行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赏析

这首诗以海景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大海的辽阔和壮丽,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夸张的手法,将海上的山峰、波涛和骇浪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还通过尾联的设问,表达了自己对海上航行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使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李中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他可能曾有过出海远航的经历或梦想,对大海充满了向往和敬畏,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海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稳定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大海的辽阔和壮丽,还表达了诗人对海上航行的向往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诗人将海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