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出自宋代诗人宋祁的《途中寒食》,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途中寒食
宋·宋祁
杨柳垂村曲尘色,殊乡时节近清明。
云容山态自呈露,风色水光相送迎。
旅况不禁新火后,归心长在落花声。
故园回首三千里,愁对青烟白发生。
作者简介:
宋祁(998年-1061年),字子京,小字选郎,安州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人,北宋官员、文学家、史学家,他与其兄宋庠均以文学名世,并称“二宋”,宋祁的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他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工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治平四年(1067年),宋祁病逝,年六十四,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景文”。
译文:
杨柳枝垂落在村庄旁,如同曲尘一样的颜色,在这异乡的时节里,清明即将到来,云彩和山峦自然地展现出它们的姿态,风和水光相互迎送,旅途中的心境难以承受新火之后的冷清,归家的心思总是伴随着落花的声音,回首故乡,已经相隔三千里,面对青烟和白发,心中满是愁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异乡度过寒食节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杨柳垂绿,时节将近清明,点明时间和地点,颔联写自然景色,云容山态、风色水光,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颈联写诗人的心境,旅途的寂寞和新火后的冷清让他更加思念家乡,归心似箭,尾联则直接抒发思乡之情,回首故乡,愁绪满怀,青烟和白发更添几分凄凉。
赏析: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中杨柳、云容、山态、风色、水光等自然景物的描写,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又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凄凉,诗人通过“旅况不禁新火后,归心长在落花声”等诗句,直接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心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思乡之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宋祁在旅途中度过寒食节时所作,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两天,人们会禁火冷食,以纪念忠臣介子推,宋祁在异乡度过这个节日,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孤独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