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庸乱石满微水,建平孤屿横中流。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江行望孤屿

唐·孟浩然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

上庸乱石满微水,建平孤屿横中流。

夕阳欹照处,暮雨半江秋。

作者及朝代

孟浩然,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689年,卒于公元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其诗语言平淡自然,意境深远,多描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趣。

作者简介

孟浩然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王孟”,虽有不及王诗境界广阔的感叹,却有比王诗更入世的倾向和更丰富的情韵。

译文

清澈的江水悠悠流淌,水落之后沙洲显现,回旋的深潭里石头沉在水下,绿色的竹丛在岸边茂密生长,鲛人潜藏在水底看不见,渔父唱着歌悠然自得,上庸一带乱石堆满了浅水,建平郡的孤屿横卧在江流之中,夕阳斜照在江面上,傍晚的雨水让半个江面都笼罩在秋意之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江行所见之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江两岸的自然风光和渔父的悠然生活。“上庸乱石满微水,建平孤屿横中流”两句,特别突出了江中乱石与孤屿的景象,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江行所见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上庸乱石满微水,建平孤屿横中流”两句,不仅描绘了江中独特的自然景观,还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乱石与孤屿,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与孤独,但诗人却以悠然自得的心态去面对,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江行途中,面对自然美景有感而发之作,孟浩然一生未入仕途,多以游历山水、隐居田园为乐,这首诗正是他在江行途中,面对清江美景,心生感慨,挥毫而就,诗中不仅描绘了江行的所见所感,还寄托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