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寇之筋洒寇血,永使万国无戈矛。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誓师

朝代:清代

作者:郑成功

矜兹一旅初收合,遂欲长驱静海陬。

日暮途遥行欲止,擢寇之筋洒寇血,

永使万国无戈矛。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模拟作品,历史上郑成功虽有名句传世,但此句并非直接出自其确切文献记录,以下解析基于此模拟作品进行。)

作者简介

郑成功(1624年-1662年),原名森,字大木,号国姓爷,福建南安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他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贡献,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功勋卓著,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译文

凭借这一支初聚的军队,我们誓要长驱直入,平定海疆的敌寇,虽然路途遥远,日已西斜,行军的脚步似乎想要停歇,但我们誓要斩断敌寇的筋骨,洒尽他们的鲜血,永远让世界各国不再有战争的戈矛。

释义

诗中表达了郑成功率领军队誓师出征的决心和勇气,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他仍坚定信念,誓要消灭敌人,实现和平,让天下永无战乱。

赏析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郑成功作为民族英雄的坚定意志和崇高理想,首句“矜兹一旅初收合”描绘了军队初聚的艰难,但“遂欲长驱静海陬”则表达了他们勇往直前的决心,后两句“擢寇之筋洒寇血,永使万国无戈矛”更是将诗人的豪情壮志推向高潮,展现了其消灭敌人、实现和平的伟大理想,整首诗语言凝练,气势磅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创作背景

模拟的创作背景可以设定在郑成功准备收复台湾前夕,当时,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对中华民族构成了严重威胁,郑成功为了驱逐外敌,恢复国家领土完整,毅然决定率领军队出征,在誓师大会上,他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这首诗,以表达他消灭敌人、实现和平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这首诗不仅激励了士气,也展现了郑成功作为民族英雄的崇高形象和伟大精神。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