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舒和
唐·魏徵
黄屋却临天北极,紫坛复在郊南丘。
至尊昭有德,微臣荷深忧。
万邦咸悦仰,天意奉神谋。
作者及朝代
作者:魏徵(580年-643年)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魏徵,字玄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唐朝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早年跟随太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归于唐太宗李世民麾下,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主持编写《隋书》、《群书治要》等,后迁侍中,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他以直言敢谏著称,前后上谏二百余事,多次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对“贞观之治”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译文
黄色的宫殿高耸,仿佛直临天北极的星辰;紫色的祭坛再次设立在郊外的南丘之上,至高无上的君主彰显了他的德行,作为卑微的臣子,我肩负着深深的忧虑,万邦都心悦诚服地仰望,这是天意与神明的旨意所决定的。
释义
黄屋:古代帝王车上的黄缯车盖,借指帝王所居的宫殿。
天北极:指北极星,这里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
紫坛:古代帝王祭天地的祭坛,涂以紫色,故称。
郊南丘:指郊外祭祀的地点。
至尊:指至高无上的君主。
微臣:臣子自谦之词。
赏析
这首诗是魏徵为唐太宗祭祀太庙所写的乐章之一,充满了对皇权的尊崇和对国家安宁的祈愿,首句“黄屋却临天北极”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皇宫的巍峨高耸,象征着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次句“紫坛复在郊南丘”则点明了祭祀的地点,渲染了祭祀的庄严氛围,后两句“至尊昭有德,微臣荷深忧”表达了魏徵对唐太宗德行的赞美和自己作为臣子的责任感与忧虑,同时也体现了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整首诗语言庄重,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郊庙乐章。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太宗时期,是魏徵为祭祀太庙所写的乐章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为了巩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唐太宗非常注重祭祀活动,认为祭祀是沟通天地、祈求国泰民安的重要方式,他命令魏徵等大臣撰写祭祀乐章,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国家的祈愿,这首《舒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