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草木自腴岩自秀,幽姿不肯入廛中。
云深路远人稀至,水碧山青鸟自通。
静坐禅房心自静,闲观花木意无穷。
何须更问尘世事,且向山间觅旧踪。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韦应物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唐代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为主,风格清新淡雅,自然流畅,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草木在岩石上自然生长得丰腴茂盛,它们那幽雅的姿态不肯进入繁华的市井之中,云雾缭绕,路途遥远,人迹罕至,但清澈碧绿的山水之间,鸟儿却自由地往来相通,我静坐在禅房里,内心变得宁静平和,悠闲地观赏着花木,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意趣,何必再去询问尘世间的纷扰之事,不如就在这山间寻找旧日的踪迹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间的宁静生活,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首句“草木自腴岩自秀”描绘了山间草木丰茂、岩石秀丽的景象;次句“幽姿不肯入廛中”则表达了诗人不愿涉足尘世纷扰的志向,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间的清幽环境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诗人隐居山间的宁静生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人也通过对比山间的清幽与尘世的纷扰,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根据韦应物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晚年仕途失意,逐渐转向隐逸生活,他热爱自然,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许多描绘山水田园的佳作,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平和,以及他对尘世纷扰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