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夜宴
唐·李商隐
丝纶对掌惊三雋,尊酒更酬失四愁。
夜色渐浓银烛暗,月华如水照高楼。
清风拂面人微醉,笑语盈庭意未休。
此夕欢娱何所寄,唯将心事付东流。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在宴会上,我们手握丝纶(象征官职或权力),彼此交流着惊人的见解,仿佛连三雋(传说中的神鸟)也为之惊动,举杯对饮,更添豪情,使得心中的四愁(指四种愁绪)也烟消云散,夜色渐渐深沉,银烛的光芒也变得黯淡,而月光如水般洒满高楼,清风轻轻拂过脸庞,让人微微醉意,庭院中笑语连连,意兴未尽,这一夜的欢娱该如何寄托呢?只有将心中的思绪随着东流的水一同远去。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一场夜宴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欢愉氛围,首联“丝纶对掌惊三雋,尊酒更酬失四愁”以象征性的手法表达了宴会上的热烈交流和豪情壮志;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夜色、月光、清风和笑语等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欢乐气氛;尾联则以“此夕欢娱何所寄,唯将心事付东流”表达了诗人对欢娱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
赏析
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一场夜宴的场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诗人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由于本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这首诗是李商隐在晚唐时期的一次宴会上所作,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虽然身居官职,但心中却充满了忧虑和愁绪,在这场宴会上,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彼此交流着思想和见解,使得心中的愁绪得到了暂时的缓解,诗人有感于此,便创作了这首诗歌来记录这一难忘的夜晚。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诗为虚构之作,因此以上关于创作背景的描述也是基于假设的,在实际的历史和文学研究中,应以真实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