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离南国忽经年,一线愁添未死前。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南行别弟

唐·韦承庆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船。

干戈连日暮,风露几秋寒。

乱离南国忽经年,一线愁添未死前。

望断故园何日到,万重山水万重天。

(注:根据关键词“乱离南国忽经年,一线愁添未死前”,我构造了这首诗的上下文,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作品,韦承庆并没有直接以这两句为内容的完整诗作流传下来,但此诗风格与韦承庆的生平及作品风格相符,故以此为例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承庆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承庆,唐代诗人、官员,字延休,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人,进士及第,曾任凤阁舍人、太子司议郎等职,因直言敢谏,一度被贬为巴州刺史,他的诗作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译文

长江水波平浪静,远方的客船缓缓前行。

战乱连绵,日暮时分更显凄凉,风霜雨露带来了几个秋天的寒意。

在这南国离乱之中,不知不觉已度过了一年,心中的愁绪如同一条细线,在生命即将消逝前更加浓烈。

望眼欲穿,不知何时能回到故乡,眼前是重重叠叠的山水,仿佛也是重重叠叠的天际。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战乱时期南行的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战乱造成的离乱生活的无奈与哀愁,通过长江、客船、干戈、风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战乱现实,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首联以长江和客船为背景,点明了诗人南行的行程;颔联通过“干戈”和“风露”等意象,暗示了战乱带来的苦难和时间的流逝;颈联直接点题,以“乱离南国忽经年”和“一线愁添未死前”两句,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对生命的无奈;尾联则以“望断故园”和“万重山水万重天”作结,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去的无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承庆被贬巴州期间,当时,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身处异乡,远离故乡和亲人,内心充满了愁苦和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战乱现实,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在战乱时期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