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径埋云草树荒,石麟苍藓卧田桑。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田园杂居·其一

朝代:清代

作者:宋琬

一径埋云草树荒,石麟苍藓卧田桑。

空庭日暮鸟飞尽,惟有幽人自来往。

作者简介

宋琬(1614年-1674年),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清代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早年曾参与抗清斗争,后降清为官,历任多地官职,因才情出众而备受赞誉,宋琬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多姿,散文亦有其独特风格,是清初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译文

一条小路被云雾遮掩,草木丛生显得荒凉,石兽上长满了青苔,与田野中的桑树相伴而卧,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鸟儿都已飞尽,只有那幽居的人独自来来往往。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田园的荒凉与幽静,首句“一径埋云草树荒”通过“埋云”和“草树荒”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荒凉的氛围;次句“石麟苍藓卧田桑”则以石兽和青苔、田桑等自然景物,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凉感,后两句则通过“空庭日暮鸟飞尽”和“惟有幽人自来往”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的幽静与诗人的孤独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田园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首句和次句通过“埋云”、“草树荒”、“石麟苍藓”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幽静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后两句则通过“空庭日暮”和“幽人自来往”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幽静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琬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仕途不顺而心灰意冷,转而寄情于山水田园之间,这首诗正是他在田园生活中所见所感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田园的荒凉与幽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宋琬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