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羁旅鬓成丝,千里淮山信息稀。下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春日忆李白

唐·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其二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十年羁旅鬓成丝,千里淮山信息稀。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等职,杜甫早年曾游历四方,并多次应试不第,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被任命为左拾遗,后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晚年漂泊西南,最终在岳阳附近的一艘小船上逝世,杜甫的诗作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的社会面貌,被誉为“诗史”。

译文

其二译文:

凉风从天边吹起,你现在心境怎样?不知道鸿雁何时能送到你的消息?江湖上秋水是多么广阔浩荡!

我已漂泊十年,鬓发斑白,而你远在千里之外的淮山一带,我们的书信信息稀少。

愁闷至极,本想借诗来排遣,但写成的诗篇却更加凄凉。

释义

这首诗是杜甫思念友人李白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李白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其境遇的关切和忧虑,特别是“十年羁旅鬓成丝,千里淮山信息稀”两句,描绘了诗人自己漂泊异乡、年华老去的悲凉,以及与友人相隔千里、音信难通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十年羁旅鬓成丝”一句,以时间的流逝和鬓发的斑白,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长期漂泊的艰辛和岁月的无情;“千里淮山信息稀”一句,则以空间的遥远和信息的稀少,突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隔阂和思念,整首诗在表达思念之情的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创作于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当时,杜甫与李白已经多年未见,且因战乱和交通不便,两人的书信往来也极为稀少,杜甫在思念李白的同时,也感慨自己漂泊异乡、年华老去的悲凉境遇,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李白的思念和关切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流离失所的历史背景。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