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有人能采菌,白牛无地可施牵。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朝代:宋代

作者:释绍嵩

空山无近远,老树绿参天。

枯木有人能采菌,白牛无地可施牵。

云深时见鹿,水浅自成田。

何处求仙药,此中即洞天。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一生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名山大川,常以诗记录所见所感,作品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禅意,释绍嵩的诗作在当时颇受赞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空旷的山林中,远近难辨,老树参天,绿叶茂密。

枯朽的树木上,有人能采摘到鲜美的菌菇;而白色的水牛,却找不到一块可以拴系的地方。

云雾缭绕的深处,偶尔能见到鹿的身影;溪水浅浅,自然形成了农田。

何必去寻找什么仙药呢?这里就是人间仙境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联写山林的空旷与老树的参天,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颔联以“枯木有人能采菌,白牛无地可施牵”为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又隐含了人生的哲理——有时看似无用之物(枯木)却能带来意外的收获(菌菇),而有力之物(白牛)却可能无处施展,颈联进一步描绘山林的幽静与自然的和谐,尾联则点明主旨,认为此处便是人间仙境,无需再去寻找什么仙药。

赏析

这首诗以山居生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枯木有人能采菌,白牛无地可施牵”一联尤为精彩,不仅富有哲理,而且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和诗情画意。

创作背景

释绍嵩一生游历四方,对山林隐逸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次游历中,面对幽静的山林、参天的老树、采摘菌菇的村民和无处施展的白牛时,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和谐的人生哲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