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岁日作
唐·顾况
不觉老将春共至,
更悲携手几人全。
还将寂寞羞明镜,
手把屠苏让少年。
一年适尽莲花漏,
翠井屠苏沈冻酒。
柏叶为铭椒花献,
向风搔首拜新年。
作者及朝代
作者:顾况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顾况(约727年-约815年),字逋翁,号华阳真逸,苏州海盐(今属浙江)人,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有《华阳集》传世,顾况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不拘一格,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不觉间岁月已老,春天又至,更加悲伤的是,曾经携手同行的人如今还有几个健在?我因寂寞而羞于面对明镜中的自己,手捧屠苏酒却谦让给了年轻人,一年的时光刚好在莲花漏中流尽,翠绿的井水中浸泡着屠苏酒,冰冷而醇厚,我用柏叶写下祝辞,以椒花作为献礼,迎着春风,搔首拜贺新年的到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岁末年初时的感慨与心情,首联表达了岁月流逝、故人难全的悲伤;颔联通过“寂寞羞明镜”和“让少年”的细节,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青春的怀念;颈联“一年适尽莲花漏,翠井屠苏沈冻酒”是本题目的关键句,描绘了岁末年初的特定场景,莲花漏计时结束,意味着一年的终结,翠井中浸泡的屠苏酒则预示着新年的开始;尾联则以柏叶祝辞、椒花献礼,表达了对新年的祝福与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岁末年初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颈联“一年适尽莲花漏,翠井屠苏沈冻酒”尤为精彩,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迭,还寓含了人生的哲理与对未来的期许,莲花漏的计时结束,象征着旧岁的终结;翠井中浸泡的屠苏酒,则预示着新年的希望与活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与感慨,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与祝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具体年份不详,顾况在诗中表达了对岁月流逝、故人难全的悲伤,以及对新年的期待与祝福,这可能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如仕途不顺、朋友离散等,作为一位诗人和鉴赏家,顾况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也深刻体现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岁末年初的特定场景和氛围,他表达了对时间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