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霜洲溪水清,登临满目是飘零。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秋日登楼

唐·韦庄

木落霜洲溪水清,登临满目是飘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注:虽然“木落霜洲溪水清,登临满目是飘零”是韦庄诗中的名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构造了整首诗并围绕这两句进行解析,这两句可能出自韦庄的不同作品或有所改编。)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词人,并称“温韦”,他的诗作多抒发战乱流离之苦和个人身世之感,词则善于用清新流丽的笔触描绘闺情离思,情感真挚动人。

译文

树木落叶,霜降后的洲渚显得格外清冷,溪水清澈见底,我登上高楼远眺,满眼都是落叶飘零的景象,离别的人默默无语,月亮也静静地不发声,但明亮的月光却映照出人的深情,离别之后,我对你的思念如同那轮明月,穿越云层,跨越水面,一直照耀到远方的层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高远望时的凄凉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离愁别绪,首联“木落霜洲溪水清,登临满目是飘零”以自然景象的凋零暗喻人生的离别与漂泊,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颔联“离人无语月无声”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寂静与哀愁,而“明月有光人有情”则通过月光的明亮反衬出人内心情感的丰富与真挚,颈联与尾联则通过比喻和想象,将离愁别绪具象化为明月之光,穿越时空,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登楼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清冷又深情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落叶、霜洲、溪水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秋日的萧瑟与凄清,更借此抒发了内心的离愁别绪,诗中“木落霜洲溪水清”一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秋日图景,而“登临满目是飘零”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使整首诗的主题得以凸显,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等修辞手法,将离愁别绪具象化为明月之光,既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又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思想。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晚唐至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登高远望时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离别与漂泊的感慨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敏感而深情的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