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羌戎破胆思寻盟,盗贼脱甲来输诚”,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秦妇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两句诗在流传过程中可能有不同的版本或变体,但以下分析基于较为广泛认可的内容。
诗词原文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含颦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沦何忍说!
……
(中间省略部分诗句)
……
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
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火凤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
胡风淅淅雨萧萧,黄河夜泊沧州杳。
羌戎破胆思寻盟,盗贼脱甲来输诚。
将军谈笑弯弓矢,天子旌旗亲赐颜色。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
(后续诗句继续描述)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深沉,风格独特,对后世文学有较大影响,韦庄的诗风清丽,词则婉约动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针对您提供的两句诗)
羌戎(指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因恐惧而想要寻求和盟,盗贼(比喻叛军或乱民)也脱下盔甲来表示归顺的诚意。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战乱之后,原本与中原朝廷为敌的少数民族和叛乱势力,在朝廷军队的威势下,心生恐惧,纷纷寻求和解或归顺的情景,反映了唐朝末年战乱平息、局势趋于稳定的局面。
赏析
韦庄通过这两句诗,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结束后,各方势力对朝廷态度的转变,用“破胆”和“脱甲”两个形象生动的词语,描绘了羌戎和盗贼的惊恐与归顺,既体现了朝廷军队的强大威慑力,也暗示了战乱给各方带来的深刻教训,这两句诗也反映了韦庄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乱带来的破坏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秦妇吟》是韦庄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之后,当时,唐朝正经历着黄巢起义的严重冲击,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韦庄通过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在诗中,他通过一位秦地妇女的口吻,讲述了战乱期间的所见所闻,以及战乱平息后的社会变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秦妇吟》全诗较长,以上分析仅针对您提供的两句诗及其相关背景进行了阐述,全诗内容更为丰富,值得深入阅读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