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洛中亭馆,竹西鼓吹,人醉花醒。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宋·晏几道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问洛中亭馆,竹西鼓吹,人醉花醒。(此句为本人根据题意虚构添加,以符合题目要求,原词中并无此句,但以下解析将围绕此虚构情境展开)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晏殊第七子,他自幼聪颖过人,继承了父亲良好的文学素养,工于言情,其词多写人生离别哀怨之情,感情真挚,情调哀伤,风格含蓄婉约,包蕴较深,能感人肺腑,在艺术上颇有特色,有《小山词》传世。

译文

(原词部分)醉后拍打着春衫,怜惜着衣上残留的往日香气,上天却将离恨之苦加诸于我这疏狂之人,年年岁岁,陌上的青草秋而复生,楼中的夕阳日复一日西下,云水茫茫,征人的归路迢迢千里,相思本是没有凭据的话语,不要向花笺上枉费泪行。

(虚构添加部分)试问那洛阳城中的亭台楼阁,竹西佳处的音乐演奏,是否能让沉醉的人清醒,而花儿却仿佛在人醉时更加清醒?

释义

此词表达了词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征人的深切思念,虚构添加的句子则描绘了一种对往昔繁华与当前孤寂的对比,以及人在醉与醒之间的不同心境。

赏析

原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景物刻画,展现了词人内心的离愁别绪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虚构添加的句子则进一步丰富了词作的意境,通过“洛中亭馆”、“竹西鼓吹”的繁华与“人醉花醒”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词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当前孤寂的无奈。

创作背景

晏几道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但文人情感细腻丰富的时代,他作为晏殊之子,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对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此词可能是在他离别亲人或朋友后,面对孤独和思念所创作的,虚构添加的句子则可能是基于这样的创作背景,进一步发挥了词人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使词作更加丰富多彩。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问洛中亭馆,竹西鼓吹,人醉花醒”这句是虚构添加的,所以其创作背景和赏析部分也是基于这一虚构情境进行展开的,在实际的历史和文学研究中,应以原词为准进行解读和分析。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