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巴江
唐·白居易
巴江之水西南来,峡束川壅声若雷。
万仞如削成峭壁,一江如带绕山隈。
舟行逆水愁日暮,鸟度深山啼月来。
谁识孤舟蓑笠者,独披寒雨看潮回。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巴江之水从西南方向奔流而来,峡谷狭窄,江水被束缚,水流湍急,声音如同雷鸣,峭壁万仞,如同刀削一般,江水如同一条带子,环绕着山峦蜿蜒流淌,行舟逆水而上,愁绪随着日暮而加深,鸟儿飞越深山,在月光下啼鸣,有谁能够认识那孤舟上的蓑笠翁,他独自披着寒雨,静静地观看江潮的涨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巴江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孤独心境,首联点明巴江的源头和峡谷的险峻,颔联进一步描绘江水的蜿蜒和峭壁的陡峭,颈联通过行舟逆水和鸟啼月来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愁绪和孤独,尾联则以孤舟蓑笠者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巴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诗中“峡束川壅声若雷”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峡谷的险峻和江水的湍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听觉感受,诗人通过孤舟蓑笠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淡然和超脱,展现了诗人的豁达和坚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游历巴江时所作,巴江位于今天的四川省境内,以其险峻的峡谷和壮丽的景色而闻名,白居易在游历过程中,被巴江的壮丽景色所震撼,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