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云乱眼江枫色,宿雨销魂野菊花。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秋日杂感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晴云乱眼江枫色,宿雨销魂野菊花。

秋意渐浓人易醉,闲来无事赏烟霞。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译文

晴朗天空中的云彩与江边枫叶的红艳相互交织,令人眼花缭乱;昨夜留下的雨水让野菊花更加动人,令人心驰神往,秋天的气息越来越浓,人也容易沉醉其中,闲暇之时,我独自欣赏这山间云雾缭绕的美景。

释义

首句“晴云乱眼江枫色”描绘了晴朗天气下,云彩与江边枫叶交相辉映的景象,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次句“宿雨销魂野菊花”则通过“宿雨”与“野菊花”的结合,展现出雨后野菊花的清新脱俗,令人陶醉,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秋意渐浓的季节里,独自欣赏美景,沉醉其中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晴云、江枫、宿雨、野菊花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宁静致远的氛围,诗人以“乱眼”、“销魂”等词语,表达了自然景色对人的强烈吸引力,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内心的闲适与陶醉,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创作背景

郑板桥在仕途上并不顺利,他曾任县令,但因性格耿直,不善逢迎,多次遭到排挤和打压,晚年他辞官归隐,以卖画为生,过着清贫而自由的生活,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秋日景色,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