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成炉鼎誇方士,妙夺蓍龟执鬼中。全诗是什么?

诗词原文

炼丹行

唐·韦渠牟

白日逢仙在九华,金坛玉醮礼群家。

焚香净室精思处,彻见玄门一径斜。

云气浮山仙掌动,风声吹树海幢斜。

徒然却学丹砂术,不奈红颜白日何。

戏成炉鼎誇方士,妙夺蓍龟执鬼中。

万转千回成底事,不如分取玉杯羹。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渠牟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渠牟,唐代文学家、道士,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唐德宗、宪宗时期,曾任太子侍读、谏议大夫等职,对道教文化有深厚的研究和兴趣,常与文人墨客交往,留下不少诗文作品,韦渠牟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融入道教思想,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译文

在九华山白日里遇到了仙人,在金坛上举行道教斋醮礼拜众仙家。

在焚香净室中精心思索时,仿佛看到了通往玄妙之门的斜径。

云气缭绕山峰,仙掌似乎也在摇动,风声吹动树木,海幢(象征大海的柱子)也显得倾斜。

徒劳地学习炼丹之术,又怎能抵挡红颜易老、白日西斜呢?

我戏谑地制作炉鼎来夸耀给方士看,我的妙术甚至能胜过占卜用的蓍草和龟甲,掌控鬼神。

但即便如此,万转千回地追求这些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分取一杯玉液琼浆来得实在。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九华山遇到仙人、学习炼丹术的经历,表达了对道教炼丹求仙的怀疑和反思,诗人认为,尽管炼丹术看似神奇,能够掌控鬼神,但终究无法抵挡生命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他讽刺了那些沉迷于炼丹术的方士,认为他们追求的不过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远不如珍惜眼前的美好来得实在。

赏析

这首诗以道教炼丹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时间的独特理解,诗中“戏成炉鼎誇方士,妙夺蓍龟执鬼中”一句,既讽刺了方士的虚伪和狂妄,又展示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深刻洞察,诗人以“万转千回成底事,不如分取玉杯羹”作为结尾,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虚幻追求的否定,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渠牟对道教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有所感悟的时期,在唐代,道教文化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其影响,韦渠牟作为一位对道教有深厚研究的文学家,自然也不例外,他在深入探索道教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其中的虚幻和不可靠之处,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反思和感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韦渠牟对道教文化的独特理解,也展现了他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