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老身无宿分,卧乘篮舁一鸡栖。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杜荀鹤

岩壁渔矶深更深,水云疏处见行人。

自是老身无宿分,卧乘篮舁一鸡栖。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进士试不第,后隐居九华山,以诗为业,他的诗作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风格质朴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杜荀鹤与晚唐另一位诗人陆龟蒙齐名,有“陆杜”之称。

译文

岩石峭壁和渔矶之处深邃无比,在那水云稀疏的地方偶尔可见行人经过。

自知我这老朽之身已没有固定的归宿,只能躺在简陋的篮舆中,如同一只鸡栖息在简陋的窝里。

释义

岩壁渔矶:指山崖峭壁和渔人垂钓的岩石。

深更深:形容地方非常深邃,难以到达。

水云疏处:水雾和云彩稀少的地方,暗示人迹罕至。

自是老身无宿分:自己年老体弱,没有固定的居所和归宿。

卧乘篮舁一鸡栖:篮舁,指简陋的交通工具,这里形容生活贫困;一鸡栖,比喻简陋的栖身之所,如同鸡窝。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归宿难寻的感慨,首句“岩壁渔矶深更深”以景起兴,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氛围,暗示诗人生活的孤寂与清苦,次句“水云疏处见行人”则通过行人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寂静,为画面增添了一丝生气,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虽处深山,但仍与外界保持着微弱的联系。

后两句“自是老身无宿分,卧乘篮舁一鸡栖”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将自己比作一只栖息在简陋篮舆中的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归宿的无奈与叹息,这种自嘲与对比,既体现了诗人的豁达与超脱,也透露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不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荀鹤晚年隐居九华山期间,杜荀鹤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应进士试不第,晚年更是生活贫困,只能依靠写诗为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隐居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隐居生活中,对人生无常、归宿难寻的深刻感悟与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杜荀鹤在逆境中的坚韧与豁达,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