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陆游
高车清兴底易尽,怪似林间束缊翁。
路入云峰行愈缓,风回松壑兴何穷。
穿林啼鸟如相语,傍石流泉自送穷。
莫笑衰翁今老矣,尚能寻胜一樽同。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乘坐着高车出游的清兴怎么这么快就消失了呢,真奇怪,这种感觉就像那林间用乱麻捆扎点火照明的老翁一样短暂,山路蜿蜒进入云峰之中,我行走得更加缓慢,风在松壑间回旋,我的兴致却无穷无尽,林中的鸟儿啼叫着,仿佛在相互交谈,泉水沿着石头流淌,仿佛在为我送行,驱走穷困,别笑话我这衰老的老翁如今已经老了,我还能寻找美景,与友人一同举杯共饮。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陆游在山间行走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虽老犹乐的生活态度,首句“高车清兴底易尽”以高车出游的清兴短暂起兴,引出下文的林间漫步之趣;次句“怪似林间束缊翁”用林间老翁的形象比喻自己,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情怀,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山行途中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路入云峰行愈缓,风回松壑兴何穷”两句,不仅写出了山行的艰难和缓慢,更通过“兴何穷”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追求,诗人以“穿林啼鸟如相语,傍石流泉自送穷”两句,将自然景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以生命和情感,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这首诗可能是在他被贬谪期间,于山间行走时所作,面对仕途的挫折和人生的艰辛,诗人没有消沉沮丧,而是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去面对,他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态度,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审美情趣,更体现了他的高尚品格和坚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