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漠漠水溶溶,高阁经营得我公。的解释

诗词原文

望江楼

唐·刘禹锡

蜀山漠漠水溶溶,高阁经营得我公。

万象皆从空里得,一樽聊向醉中同。

孤云去后看逾远,万井喧中得暂空。

谁识主人心似此,不教宾客叹途穷。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迈,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蜀地的山峦连绵不绝,江水悠悠流淌,高楼亭阁的精巧布局出自哪位能工巧匠之手?万物皆从虚无中诞生,此刻让我们举杯共饮,沉醉其中,孤云远去后视野更加开阔,万井喧嚣中难得片刻宁静,谁能理解主人的心境如此宽广,不让宾客感叹人生路途的艰难。

释义

首句“蜀山漠漠水溶溶”描绘了蜀地山水相依的壮丽景色,次句“高阁经营得我公”点出楼阁的精巧与建造者的智慧,三、四句“万象皆从空里得,一樽聊向醉中同”表达了万物生于虚无、人生短暂应珍惜当下的哲理,五、六句“孤云去后看逾远,万井喧中得暂空”通过孤云远去和市井喧嚣的对比,展现了心境的开阔与宁静,末两句“谁识主人心似此,不教宾客叹途穷”则表达了诗人对主人宽广胸怀的赞美,以及不让宾客因人生艰难而叹息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望江楼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景色和楼阁建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蜀山漠漠水溶溶”一句,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勾勒出蜀地山水相依的壮丽画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高阁经营得我公”一句,则巧妙地引出楼阁的建造者,赞美其智慧与才能,后四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和对主人宽广胸怀的赞美,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游览蜀地时所作,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着人生的某种困境或挑战,而望江楼的美景和主人的宽广胸怀给了他极大的慰藉和启示,在欣赏山水美景的同时,他也对人生哲理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禹锡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以及对宽广胸怀的赞美和向往。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