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户万家横雪里,止车双阙秀云中。上一句是什么?

诗词原文

骊山行

唐·韦应物

君恩如雨露,浩荡满乾坤。

草木沾馀泽,犹能吐故新。

出户万家横雪里,止车双阙秀云中。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陵间。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出身京兆韦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韦应物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他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经历,也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变迁。

译文

君王的恩泽如同雨露般浩荡,遍布整个天地之间。

草木受到这多余的恩泽,尚且能够吐故纳新,焕发生机。

走出户外,只见千家万户都笼罩在皑皑白雪之中,

车辆停驻在巍峨的双阙之下,仿佛高耸入云,秀丽非凡。

骊山从北面开始构建,向西曲折延伸,

一直通向咸阳附近的二陵之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君王的恩泽、草木的生机、骊山的壮丽以及宫阙的巍峨,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自然的壮美。“出户万家横雪里,止车双阙秀云中”两句,尤为生动地描绘了雪后初晴,宫阙巍峨,万家灯火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

赏析

这首诗以君王的恩泽开篇,寓意深远,既表达了对君王的敬仰之情,又暗含了对社会和谐的期望,接着通过草木的生机,展现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与活力,而“出户万家横雪里,止车双阙秀云中”两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后骊山的壮丽景色,既展现了自然的壮美,又体现了宫廷的威严与繁华,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韦应物担任某州刺史期间,他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到宫廷的繁华与自然的壮美,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通过这首诗,韦应物不仅表达了对君王的敬仰与对自然的热爱,也寄托了他对社会和谐、国家繁荣的美好愿望,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繁荣稳定、文化昌盛的时代背景。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