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知容足无馀愿,便是章华与九层。的意思及出处

诗词原文

游章华寺

唐·李频

平楚苍苍烟霭深,水声东去寺西临。

僧居潇洒如僧画,水石幽奇胜桂林。

人知容足无馀愿,便是章华与九层。

却忆前回宿雨夜,半江渔火万松青。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频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代诗人,大中八年(854年)进士,曾任南陵主簿、武功令、侍御史等职,后任建州刺史,他工于诗,尤善五言律诗,与方干、徐凝、姚合友善,时称“姚、李”,有《梨岳集》传世,李频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译文

平坦的楚地原野上烟雾缭绕,深远而朦胧,水声向东流去,寺庙则坐落在西边,僧侣们的居所如同他们的画作一样潇洒自如,这里的水石幽奇,甚至胜过桂林的美景,人们只要知道在这里能够安身立命,没有过多的奢望,那么即便是章华台和九层高楼也比不上这里的宁静与满足,回想起上次在这里留宿的那个雨夜,半江之上渔火点点,万松青翠,真是令人难以忘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章华寺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人知容足无馀愿,便是章华与九层”一句,强调了人们只要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追求过多的物质享受和名利地位,就能在这里找到内心的宁静和满足,即便是华丽的宫殿和高楼也无法与之相比。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章华寺及其周边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平楚苍苍烟霭深”一句,用苍茫的烟雾和深邃的原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僧居潇洒如僧画”一句,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僧侣们的居所比作他们的画作,突出了这里的清幽和雅致,而“人知容足无馀愿,便是章华与九层”一句,更是将诗人的思想情感推向高潮,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频在游览章华寺时所作,章华寺位于唐代荆州(今湖北江陵)境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李频在游览过程中,被这里的美景和宁静氛围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频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他对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

原文链接:,转发请注明来源!